网站首页
本站综述
联谊会员区
网上宗祠
图片公园
族谱下载
天南地北
关于统宗世系及代次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4-29 21:57:49 | 作者:沈昌贵 | 点击:434
  

关于统宗世系及代次之我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从比较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世界大国,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富裕。党和政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之如今交通高速、高铁、航空便利,互联网4G5G智能通讯快捷,科技发达,地域时空距离缩小,万水千山再也阻隔不了宗族血脉亲情融合,于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修谱热潮,不少姓氏为了缅怀先祖,不忘血脉,明晓宗族脉络,总想向上,一直溯源至得姓始祖,来理清本姓氏统宗总世系代次。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历史资料的缺失,记录不及时、欠准确,传抄刻印字误等诸多原因,导致各地本姓氏历史上各种谱碟记载真的是“众说纷纭”,世系代次时有遗漏或颠倒,是弟兄或父子或叔侄或祖孙?给人以无所适从之感,无法看出谱牒的严谨与严肃性,即使有可考的正史资料和传世的旧谱牒,又是否有误?孰是孰非?这实在是很难言之。

一、部分姓氏统宗世系乱象

在隋唐以前,普通百姓没有修撰家谱的权利。家谱为官吏专有,是贵族确定身份与入仕晋级的必备材料,并由官府编撰。到了北宋才允许私修家谱,肇始者为大文豪欧阳修和苏洵,他们开创了家谱编写的范例。此后,编修家谱开始于民间流行。

其实,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到明、清两代,民间修谱又盛行,几乎达到无姓不修谱的盛况。所以流传至今世面上能见到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以来纂修的,特别是民国时期的谱最多。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即使有家谱也毁之一旦,有幸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少之又少。

在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民间修谱之风尽管颇为盛行,但情况也相当复杂,其中沿袭者有之,攀附冒认名门者有之,含糊其事、胡编乱造者有之,真假相间,不一而足。明清时就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这样修出的家谱至今仍有所见,其中大多托始于南宋,有几乎一样的名人序跋、远祖遗像、朱子题辞等,乍一看来天衣无缝,但张王李赵几乎一个面孔,以致许多家谱中都出现了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题跋序言,其实都是这些“谱匠”的杰作。如有很多李氏称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张氏则以张良、张飞为自己先祖,萧氏则拉萧何为自己祖宗,岳氏则拉岳飞为自己的祖宗,朱氏则以朱元璋、朱熹为自己的先祖,凡孔姓都认为是孔子的后代等等。对于这种情况,现在许多人由于不了解真相,将其视为祖传之宝。这样的古时老谱可信度有多大?

由上可见,由于早期家谱大多没能保存下来,而人们又有把自己与很早以前的祖先联系在一起的习惯,于是有的人为了“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人为自己先祖,使家谱“支离附会,纷纭蹭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并无多少事实可信。当然,这种做法并非全是百姓之错,如果追根求源,其实由来已久。在古代,不少开国君主都要伪造自己的世系,把自己的家族与以前的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一些名人也乐此不疲。譬如汉高祖刘邦本是山东一布衣,南面登基后因不知先祖所出,便自称是唐尧刘累之后,伪造了商周以来的有关谱系。又如两汉之际的王莽代汉建新,自称黄帝、田齐之后,也是有意拉名人作祖先。三国时,刘备明明是编席卖履的小贩,却到处夸耀自己是皇族之后,被尊为皇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等一批文臣武将,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三分天下。而曹操本是由夏侯氏入继曹姓的,但仍自称其先祖出自黄帝,而曹操之子曹植又说其先祖姓姬,是周王室的后裔。后来,曹操的孙子魏明帝说曹姓是虞舜的后代,出自有虞氏。作为一国之君的曹氏,竟然如此三易其祖,说明他们自己实际上已经不知道血统所出了。

我国古代许多家族拉名人作祖先,并把他们记录在家谱中,其实,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十分不科学的。众所周知,我国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发展过程中又经过离合演化,情况十分复杂。今天使用同一姓氏的人,历史上不一定同宗同姓,尤其是一些大姓,来源更为复杂,至于那些人口相对较小的姓氏,也未必都有完全纯正的血统。所以说,要想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找出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是100%纯正血统的姓氏,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同姓一家”、“五百年前是一家”等等,都只不过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仅仅具有思想观念上的凝聚力,并不能认为历史上真的如此。

为了各地修好今世之谱,本文就针对沈氏统宗世系代次问题发表点个人愚见。

二、 各地沈氏统宗世系代次之现状

(一)渊源不一,普遍将季载认定为一世祖

沈姓源远流长,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具有“天子”血统。主要有四个渊源。

1、源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裔。据《元和姓纂》、《世系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沈姓源出于姬姓,为黄帝之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朝初年,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叔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不服,商王纣之子武庚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周公旦组织征伐,三年后最终平息了叛乱。周文王第十子姬载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旦于是将这位有才干的弟弟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周成王又将其叔姬季载从凡国分封出于“汝南平舆之沈亭”,建立了沈国,又名聃国,为国爵候。两周时期,‘聃’又可写作‘冉’,古时的冉、沈读音相同,所以聃季载又称冉季载、沈季载。据《左传·定公四年》载,公元前506年,晋国定公召集诸侯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会议内容主要是针对楚国,当时依附楚国的沈国君主沈子嘉拒不参加。晋定公大怒,于是唆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并将国君沈子嘉押回蔡国杀害。沈国灭亡以后,姬季载裔孙姬逞逃至楚国,成为楚国的司马,曾力图复国,但惨遭失败,遂子孙为不忘亡国之痛,从此便以国名命姓,称为沈氏。

2源出自芈(音米)姓,为上古颛(音专)项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楚穆王时,楚国灭了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敖之子于沈邑,又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大洪山之麓),时称沈令尹。两地的后代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源出自少昊金天氏。据《左传·昭公元年》及《姓氏考略》等有关资料所载,沈姓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封于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称为沈姓。

4源出自赢姓。祖先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赢姓。后迁山西南部临猗县西建立沈国,再南迁到河南固始的寝丘。周武时,迁河南沈丘立国。春秋时,周昭王南征,为晋所灭。后其子孙就以沈国名命姓,称沈姓。

虽然沈氏渊源不一,但从目前国内沈氏族谱情况来看,已普遍将“季载”认定为沈氏的“一世祖”。

(二)渊源不一,却记传归流一致

据南朝史学家沈约( 公元441-513 )在《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中述及沈氏起源时,曰:“昔少昊()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

又据南朝教育家沈麟士( 公元419-503)在《沈氏述祖德碑文》(《全梁文》卷四十)中曰:沈本姬姓,自帝喾之妃姜裨,践巨人迹而生后稷,树艺五谷,开粒食之源,贻万世之利,《书》曰:“后稷播种,蒸民而粒”是也。古公传王季文王,圣化普被,归命者四十国,孔子曰:“周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迨武王受命,其同母弟聃季载,乃文王第十子也。有才德,为司空,封于汝南平舆之沈亭,为沈子国。沈氏得姓,实始诸此。……周敬王元年,吴伐之,奔楚,子嘉立,以不赴召陵之会,晋怒,使蔡人灭其国。自聃季至嘉,历世十八,国虽小弱,然率忠厚,鲜有兵革之警。

两者对照,沈约的沈氏得姓起源“少昊金天氏”之说较沈麟士的在时间上往前早了许多,而沈麟士之说沈姓源出于姬姓,为黄帝之后裔,但两者最终又都归流于“吴兴沈氏”。

(三)同一之人传世不一,导致统宗世系代次差距太大

1、如关于沈戎,从沈戎上溯到季载的传世代数,《浙江柞谿原始谱》、《福建诏安沈氏宗谱》均载为 38 世,为“谏之子”;《浙江竹溪沈氏族谱》、《浙江师桥沈氏族谱》均载:沈戎为 39 世(为谏之子,代数中多了十四世“楫子珩”);福建《永定沈氏族谱》记载沈戎为 77 世,为“谏之子”;而“江西都昌县桃树岭沈氏族谱”记载沈戎为 40 世,为“靖之子”;再者,沈麟士在《沈氏述祖德碑》载:“谏生戎字威卿”;沈约在《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中却载:“谦子靖,靖子戎”。

2、又如关于沈荣昌、沈弼,江西武宁、修水、湖北通山、咸宁、鄂南、四川等地弼公支系;湘、鄂、赣南等地廷辅公支系;赣北、鄂东、皖东等地寿公支系,均分别记载为71世和90世。而豫南、闽(诏安沈氏宗谱)、台湾、南洋等地廷辅公支系均分别记载为32世和51世;粤东、固始两个文化研究会资料分别记载为39世和58世。

3、再如关于沈廷辅,豫南、闽(诏安沈氏宗谱)、台湾、南洋等地的廷辅公支系均记载为66世;湘、鄂、赣南等地廷辅公支系和赣北、鄂东、皖东等地寿公支系均记载为105世;粤东、固始两个文化研究会资料均记载为73世。

三、统宗世系代次分析

(一)“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

据现有的正史资料及相关历史文化研究人员网络资料综合分析,武王姬发(约前1090年∽约前1043年),在位(约前1056-约前1043);成王姬诵(约前1057年∽约前1021年),在位(约前1042-约前1021年)。根据《史记·管蔡世家》所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康叔封、季载皆少,未得封”以及“武王灭商二年后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三监之乱后,成王七年,周公旦封康叔在卫国,季载封在聃国,并且以康叔为周司寇,季载为周司空,辅佐成王。”据此可推算为沈氏“一世祖季载”的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

(二)统宗世系代次分析

1、沈嘉公统宗代次分析:南朝宋齐梁教育家沈麟士在《沈氏述祖德碑文》中载:“自聃季至嘉,历世十八,周敬王元年(前519年),吴伐之,奔楚,子嘉立”。若依 “一世祖季载”的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公元前519年,共计556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31年,以上传世记载有点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很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2、沈昇公统宗代次分析:沈昇公出生于秦始王十五年己巳(前232年),江西武宁、修水、湖北通山、咸宁、鄂南、四川等地弼公权公支系和湘、鄂、赣南等地廷辅公支系以及赣北、鄂东、皖东等地寿公支系,均记载为61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昇共计843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13.8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可能存在记错代次情况

粤东、固始两个文化研究会资料记载沈昇公为29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昇公共计843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29.1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有点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有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3、沈荣昌公统宗代次分析:荣昌公生于东汉建武壬辰年(32年),豫南、闽(诏安沈氏宗谱)、台湾、南洋等地廷辅公支系均记载为32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荣昌公共计1107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34.6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很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江西武宁、修水、湖北通山、咸宁、鄂南、四川等地弼公权公支系和湘、鄂、赣南等地廷辅公支系以及赣北、鄂东、皖东等地寿公支系,均记载为71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荣昌共计1107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15.6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基本符合规律,勉强可以接受。

粤东、固始两个文化研究会资料记载为39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荣昌公共计1107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28.4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有点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有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4、沈弼公统宗代次分析:沈弼公生于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657年)八月十六日丑时,豫南、闽(诏安沈氏宗谱)、台湾、南洋等地廷辅公支系均记载为51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弼公共计1732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34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很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江西武宁、修水、湖北通山、咸宁、鄂南、四川等地弼公权公支系和湘、鄂、赣南等地廷辅公支系以及赣北、鄂东、皖东等地寿公支系,均记载为90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弼公共计1732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19.2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基本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可以接受。

粤东、固始两个文化研究会资料记载为58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弼公共计1732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29.9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5沈廷辅公统宗代次分析:沈廷辅公,字太一郎,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三月十九日子时,豫南、闽(诏安沈氏宗谱)、台湾、南洋等地的廷辅公支系均记载为66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廷辅公共计2179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33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很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湘、鄂、赣南等地廷辅公支系和赣北、鄂东、皖东等地寿公支系均记载为105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廷辅公共计2179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20.8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基本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可以接受。

粤东、固始两个文化研究会资料均记载为73世,若依“一世祖季载”起算之年为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计算至沈廷辅公共计2179年,则平均每代间隔在 29.8年,以上族谱传世记载基本上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可能存在漏断代情况。

其实我国古代是一个“早婚国家”。“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人口平均寿命短,发育成熟比较早,女子十四、五岁是豆蔻年华,相当于现在的二十来岁,所以结婚生育年龄相应往前推移了。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沈氏统宗世系族谱传世记录不一,众说纷纭,很难统一。

从一世祖季载(前1075年)开始到清康熙元年间(1661年)约2736年左右,传世128代,平均每代间隔约21.3年;从沈荣昌公(生于东汉建武壬辰年公元32年)至今(公元2019年),历时1987年,已传世73代,平均每代间隔约27.2年;从一世祖季载(前1075年)至今(2019年),沈氏已历时3094年,已繁衍143代,则平均每代间隔21.6年;作者以为基本属于正常,但沈荣昌公以前各地宗谱统宗世系正确与否,让人怀疑,值得研究。

四、今世修谱有关统宗世系的建议

诚然,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溯源是为了缅怀先祖、不忘血脉,理清世系代次是为了明晓宗族脉络。我们在研究家族发展史中,应从时间地点、历史背景,上下左右血缘的关系联系思考,切不可断章取义。我们修谱者,必须坚持一条原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下笔有据,切不可妄笔臆造,高攀门庭,无缘入谱,应当慎之又慎。

特别是对于统宗世系入谱更要慎之又慎。在没有绝对准确理清的把握下,切记不要与十分清楚的迁始祖以下世系一并连着记载,可以把存疑的统宗世系放在附录部分,作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待找到真凭实据合情合理时,再续谱增添上去就行了。否则,将误导族人或后孙。对于当今或后世修谱族人来说,对于既往且难以理清的史事源流不必作精准考究,重视并如实的记录、修订、传承好各支系的迁始祖以下的族谱,则是一件上承先祖下启后世的家族大事,其意义更为深远。在谱牒里遥远的氏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若未能厘清不便全部详细陈述,也不必深考,并不是可有可无可以略去。然而,对于个别父子伦辈查不清楚的,与其妄下结论,不如暂时略之,暂时略之正慎之也。重要的是承继和发扬本姓氏族优良的宗族血脉文化,继往开来,再现本姓氏族新的辉煌。

 

               子华公第18世文英公第10代孙 沈昌贵字弘 谨撰

                                   202039日 于成都

 
 

Copyright 2013-2014 版权所有:巴蜀沈氏网 www.巴蜀沈氏网.com  
 重庆万州沈氏宗亲联谊会创办  邮编:404000  欢迎各位宗亲为宗谱编修献计献策  
联系站长:重庆万州QQ594629562;四川新津QQ411132690 网站后台   备案号:苏ICP备14013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