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站综述
联谊会员区
网上宗祠
图片公园
族谱下载
天南地北
〖古四书〗【论语】之(白话解)
发布时间:2013-11-23 21:37:58 | 作者:admin | 点击:729
  

《论语》

(原文)

一、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

1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二、 为政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子曰:「君子不器。」

1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子曰:「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三、八佾第三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四、里仁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7.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孔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五、 公冶长第五

1.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8.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0.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六、 雍也第六

     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七、 述而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易)可以无大过矣。」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子不语:怪、力、乱、神。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八、泰伯第八

1.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慎!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九、 子罕第九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5.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9.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2.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不忧;勇者见义勇为,直道而行,故不惧。

十、 乡党第十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2.食不言,寝不语。

3.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4.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5.入太庙,每事问。

十一、 先进第十一

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之死?」

十二、 颜渊第十二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解:孔子说:「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8.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0.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孔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十三、子路第十三

1.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十四、宪问第十四

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3.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十五、 卫灵公第十五

1.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子曰:「可以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以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9.子曰:「有教无类。」

2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1.子曰:「辞,达而已矣!」

十六、 季氏第十六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十七、阳货第十七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5.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6.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十八、 微子第十八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十九、子张第十九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4.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5.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二十、尧曰第二十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

 (白话解) 

 

《论语•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话解:孔子说:「学习修养自己和福国利民的学问,又能够适时地实行,岂不是很令人欣喜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岂不是很快乐吗?当自己的道德学问有成就时,即使旁人不知道,心里也没有丝毫怨恨,这不正是一个君子的风范吗?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白话解:一个关怀世道人心的君子,必定很专注、很用心于根本的事情,根本建立好了,人道自然因此产生。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应该是仁的根本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白话解:孔子说:「刻意说出甜蜜中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那样的人很少有仁心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解:曾子说:「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策划事情,有没有尽心?和朋友相交,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我所传授的学业,有没有不纯熟的地方?」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白话解:孔子说:「做一个学生,在家应当孝顺父母,出外应当恭敬师长,做事应谨慎说话要诚信,对众人要平等友爱,特别应该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此修行还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功。」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白话解: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贤贤易色』另解:娶妻重德而轻色。(明夫妇之伦)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威严,不为人尊敬,肯向学就不至于顽固粗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己的人为友!如发现自己有了过失,不要害怕去改。」

※(虽然无友不如己者;只是我心常见,人之胜己,故友之。) 

 

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白话解:曾子说:「对于亲人过世时的丧葬事宜,如果能够谨慎守礼,对于亡故很久的祖先,仍然不断地追思怀念,则风俗民情必然趋向淳厚善良啊!」 

 

9.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

白话解:子贡说:「老师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 

 

1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解: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能和。先王传下来的道,以礼为最美好,不论小事大事都是由此而行。但也有行不通之处,这个时候如果只知道要『和』,一意孤行地用『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行的。」(为和而和,没有原则失去立场,和有何益?) 

 

1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白话解:有子说:「与人有约应该守信,但所约定的事必须合乎义理,方能实践遵守。对人恭敬,必须合乎礼节。才能避免被人轻视侮辱。如果他所依靠的是一个值得亲近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值得尊敬和效法了。」 

 

1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饮食不强求温饱,居处不强求安逸,勤勉任事,出言谨慎,又能常向有道德学问的人请益,以修正自己的行为,能这样子可以算是好学了。」※(志在圣贤,不在安饱。) 

 

1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白话解:子贡说:「虽然贫穷也不谄媚,虽然富有也不骄傲,这样的人,老师以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可以算不错了,只是还不如,贫穷仍能乐道,富贵仍然好礼的人啊!」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我,应该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求他人的了解是求其在他,君子求其在我。不知人则无法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故知人是进德修业所必须。)

 

《论语 · 为政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白话解:孔子说:「诗经三百首,可以用其中的一句诗来概括;即是:心里没有邪念。」

※ 心为根本,心无邪念即心正,心正则身正,言语行为皆正矣。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白话解: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化人民,用刑罚来管理人民,这样子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来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

※ 孔子以为礼治优于法治,然礼治、法治不可偏废。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话解: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能运用所学的道理,以立身行事;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事理,没有疑惑,不为邪说所动摇;五十岁时能知道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所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心里不再有起伏不平;七十岁时能随顺心里所想的去做,一切自然,随缘自在,却不会逾越规矩法度。」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白话解:孟懿子向老师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逆。」一日樊迟为老师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回答:『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作儿女的应当依礼来奉侍,父母过世了,要依照礼节来埋葬,依礼来祭祀。」※(礼,贵在心诚,不在形式。)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白话解:孟武伯问孝道。孔子说:「让父母亲只担心你的疾病。」

※(孝子谨慎以持身,不妄为,唯疾病不能自主使必无。)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白话解: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人讲的孝顺,只是能养父母就算尽孝道了。但是狗和马,一样有人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心,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分别?」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白话解:子夏问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时,由年轻的负责服务操劳,有了酒食,先为长者陈设,请长者先吃,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白话解: 孔子说:「能从温习旧知当中,领悟出新的道理来,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按钱穆先生注: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

 

9.子曰:「君子不器。」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一件器具,只限于一种用途。」

 

1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白话解:子贡问老师: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然后照他所做的来说。」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徇私,小人徇私相结合,但不讲忠信。」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白话解:孔子说:「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按钱穆先生注: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思而不学,则事无验证,疑不能解,将危殆不安。故『学与思』当齐修并进,不可偏废,仅学不思,容易迷失自己。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

 

13.子曰:「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白话解: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知』的道理吧!你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诲女知之乎!女,汝也。

 

<, ,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spacerun: 'yes'">14.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白话解:孔子说:「多听别人说,把你觉得有疑问的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这样过错自然就减少了;多看别人做,把你认为有疑问、不安的地方,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去实行,能这样做,就少有后悔的事情了。」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是他的祖先却去祭拜,这是谄媚。遇见道义上应当做的事,却不肯做,是懦弱没有勇气。」

 

《论语 · 八佾(yi)第三》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白话解: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意义?有何用处?人如果没有仁心,制作音乐有什么意义?要怎么运用?」※ 礼、乐不分家。 

 

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白话解:林放问礼的本意。孔子说:「你所问的意义十分重大,依礼而言,与其过于奢侈浪费,宁可节俭朴素。办理丧葬大事,与其过于注重形式与外表的繁文缛节,宁可内心哀戚些好。」 

 

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与人争,如果一定要说有,除非是在举行射箭比赛(古有射礼),比赛前,双方互相作揖敬礼,才升堂开始比赛,比赛完之后,又互相作揖才退下,胜负已定,胜者又向败者作揖敬礼,请他上堂饮酒受罚,像这样有风度的竞争,才可以称得上:君子之争。」 

 

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白话解:孔子说:「官雎那一章诗,有欢乐但不放荡,有悲哀但不过份伤痛。」 

 

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白话解:孔子说舜那个时候的韶乐:「十分的美,又十分的善。」讲到周武王那个时代的音乐说:「十分的美,但是没有达到十分的善。」※(舜王以大孝受尧帝之禅让,武王以兵力革命,故非尽善。) 

 

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位不能宽以待下。行礼时没有敬意,遭遇丧事时毫无哀戚的表情,这种人还有什么可看的?」 

 

《论语 · 里仁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乡村、社区应该具有淳朴、忠厚、仁德的风气才算美好,如果选择住所,不去选择风气淳朴善良,有仁德的地方,哪里算得上有智能呢?」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白话解: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人所希求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也不愿意接受。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来改善,也一定不会逃避的。」 

 

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白话解:孔子说:「凡人的过失,总会偏向跟他的性情一样的类型,只要观察他所犯的过失,便可知其人心中有没有仁了。」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白话解甲:孔子说:「如果能在早上听闻『人生大道』,就算是晚上死了,也了无遗憾!」

※(大道难闻,今生能闻、能行,可谓死而无憾矣!)      白话解乙:孔子说:「如果有一天能听到『天下太平』的消息,就是马上死去也无遗憾!」☆毛子水先生注译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白话解:孔子说:「有志之士,既然存心在道,还以粗糙的衣服和简陋的饮食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议论『道』了。」 

 

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白话解:孔子说:「如果放任自己依据个人『利益』来行事,必将招致很多怨恨。」 

 

7.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要忧虑得不到职位,应该忧虑没有担任那个职位的才能。不要忧虑没有人知道我,应该注重自己有没有值得别人认识、了解的才德。」 

 

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孔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话解:孔子说:「参啊!我平日所讲许许多多的道,实在可以用一种道理来融会贯通啊!」曾子回答说:「是的。」孔子出去以后,同学们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所说的道理,不过是『忠恕』罢了。」※ 按钱穆先生注:忠恕之道即仁道,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及人之心谓之恕。孔子亦自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 

 

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只晓得义,小人只晓得利。」※ 存心不同故。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解:孔子说:「遇见贤人,就想跟他学习向他看齐;遇见不贤的人,要能够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1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白话解:孔子说:「服侍父母,如父母有过错时,应当委婉劝谏,父母不接受时,应当照常保持恭敬的心,不可以违逆不孝,等待机会再行劝谏,虽然如此忧心操劳,内心一点怨恨也没有。」 

 

1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白话解:孔子说:「古人不随便说话,因为恐怕说了不能做到,是一件可耻的事。」 

 

1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对自己想要说的话,相当慎重,显露出有点迟钝的样子,做起事来却十分勤快敏捷。」※ 郑玄注:「言欲难,行欲疾。」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白话解: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人来亲近他。」

 

《论语 · 公冶长第五》

 

1.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白话解: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哪一个比较强?」子贡回答说:「弟子哪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一个道理,能悟出十个道理来,弟子听一个道理,只能悟出两个道理。」孔子说:「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按钱穆先生注:闻一知十:指闻一部分能知全体。闻一知二:指闻此知彼。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白话解: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材不可能再雕刻,肮脏的土墙不可能再粉刷,我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好责备啊!」,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人,听了他所说的话,还要看看他所做的事对不对,这都是由于宰予,我才有这样的改变!」

※ 言行要一致才可贵。

 

3.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白话解:子贡说:「我不要别人把不合义理的行为,加在我身上,我也不要把不合义理的事加在他人身上。」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 按钱穆先生注:『不义』不加诸于人,操之于我;不欲人加之于我,操之在人,故说:非尔能力所及。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白话解:子贡问老师:「孔文子这个人何以能追『谥』为文呀!」孔子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为羞耻的事,这就值得称为『文』了。」(或向才学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 死后追封称为谥。

 

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白话解:孔子称赞郑国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立身谦恭、事君敬谨、教养人民有恩惠、派遣人民合乎时宜。※(使民以义:不影响人民工作,尤其是耕作的农时)

 

6.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白话解:孔子说:「晏婴(晏子)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相处虽久,仍然对人保持敬意。」

 

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白话解:季文子这个人,遇事总是要经过三次思考然后再做。孔子说:「思考两次也就够了。」

※ 按钱穆先生就左传所载,季文子为人行事,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多思转为多私,不足称道。

 

8.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白话解: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人不惦记着以往的恶事,所以心里很少有怨恨不满。」

※ 论语又云两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白话解:颜渊、子路侍立在老师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裘(皮衣)与朋友共同享用,就是用坏了,也不会怨恨、遗憾。」颜渊说:「我希望自己有善事也不张扬,有功劳也不夸张。」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能诚信相待,少年人都能得到照顾。」

 

10.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白话解: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来没有见过,当发现自己有过失的时候,能够在内心里责备、检讨自己的人。」※ 修行不过是『知错改过』而已。 

 

《论语 · 雍也第六》

     

 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白话解: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们,哪一个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是最好学的,他偶然生气发怒,但绝不牵连别人,并且不会重犯同样的过错。」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白话解:孔子说:「真有贤德啊!颜回。只吃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只喝一瓢水(以瓠剖成两半用来盛水),住在粗陋的小屋之中,别人是忧愁得难忍其苦,回呀!仍然不改自得其乐,真有贤德啊!颜回。」 

 

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白话解: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道,实在是能力不足啊!」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顶多在中途休息一些时候再前进,至于你现在则是划地自限。」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白话解:孔子说:「知道它如何,不如喜好它,喜好他不如参与他,乐在其中。」 

※ 譬如食;知之不如食之,食之不如饱之。 

 

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白话解: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高深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难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只能谈浅近的道理。」※ 中人以下,需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 

 

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白话解:孔子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常动,仁者常静。智者常乐,仁者长寿。」

※ 按钱穆先生注:水性活泼流通无滞碍,智者相似故乐之。山性安稳厚重,万物生于其中,仁者性与之合,故乐之。 

 

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有仁德的人,存心善良胸襟广阔,常思推己及人,只要自己想自立,就会想到帮助别人自立,只要自己想通达,就会想到要帮助别人也通达。能就近取自身做比喻,将心比心,可以说是行仁的路径与方法了。」

※ 能如此,不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做到: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所谓兼善天下是也。 

 

《论语 · 述而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白话解:孔子说:「只传述前人的文章典籍,不创作新说,相信古人,喜好古书,私底下,可以把我比做商朝的老彭吧!」※ 老彭乃商朝贤大夫,好述古事。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话解:孔子说:「不多说,只默记在心,勤学不厌烦,教人不疲倦,这三件事对我有何困难呢?」

※ 孔子乐在其中,何难之有?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白话解:孔子说:「品德不用心修养,学问不勤敏学习,义所当为时,不能努力以赴,知错不能勇于改过,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 子曰:「过则勿惮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我是不会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我是不会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我是不会重复教的。」

※ 本章重在启发,勉励学者自动自发。 

 

5.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白话解:孔子告诉颜渊说:「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兼善天下),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独善其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

子路说:「如果老师率领三军用兵时,是谁与老师您一起呢?」

孔子说:「空手与虎搏斗,不顾危险;不借用工具,徒身渡河,到死都不知道悔悟的人,只是凭着血气之勇,我是不会同他在一起的。要在一起的必须是,遇到事情能小心谨慎,善于计谋的人。」 

 

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白话解: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来,就是执鞭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还是顺从我自己的喜好。」※郑玄注:富贵不可求而得之也,当修德以得之。此言有命亦有道。

按:了凡四训谈改造命运,皆指出:富贵功名都是修来的。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白话解:孔子说:「吃着粗米饭,喝白开水,弯曲手臂当枕头睡,乐趣就在这当中啊!不合义理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般。」

※原来快乐俯拾即是,可以这么简单就做到,这么容易就得到! 

 

8.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易)可以无大过矣。」

白话解:孔子说:「再给我几年,让我学到五十岁,也就不会有大的过失了。」

※ 按钱穆先生注:古文论语作易指周易,鲁论作亦。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白话解:楚国大夫叶公问子路:「你们的老师孔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回来后向老师报告。孔子说:「你何不回答:『这个人啊!一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学习有心得的时候,心里感到快乐,把一切忧虑全忘了,连自己已经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你何不这样说呢?』」 

 

1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白话解: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道理的,我只是喜欢研读古书,又很勤敏用功,努力求来的。」 

 

11.子不语:怪、力、乱、神。

白话解:孔子平日不说:怪异、好勇斗狠、违法乱纪、鬼神迷信等四件事。 

※ 因为这些事会使人产生迷惑,误入歧途。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话解:孔子说:「三人同行,必定有我可以学习效法的地方!选择其中好的,来跟他学习,对于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正之。」 

 

13.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奢侈浮华,就会让人觉得缺乏谦虚忍让,如果过份节省,就会显得简陋草率,两相比较,与其不能谦虚忍让而凌人,宁可简陋一些。」 

※ 按钱穆先生注:固陋病在自己,不逊则凌人。孔子重仁道,故谓不逊之过失更大。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光明正大,因此坦然自在;小人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所以常怀忧惧。」 

 

1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白话解:孔子待人,态度温和不失严肃,容貌有威仪但性情平易并不凶猛,对人恭敬合礼,心里从容安详。 

 

《论语 · 泰伯第八》

 

1.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白话解:《诗经·小雅篇》说:「要小心呀!要谨慎!好象站在深渊旁边,好象踏在薄冰之上,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诸葛武侯一生唯『谨』,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白话解:曾子说:「读书人心胸不可以不宽大,志气不可以不坚强,因为他要担负重责大任,而且要走很远的路。他以行『仁道』于天下为己任,这个责任是不是很重大,至死方休,这段路程是不是很远呢?」

 

3.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白话解:孔子说:「人民知见正确,可以由他们去做为,人民不懂道理时就要教育而使其具有智慧。」

※ 按:本章常遭误解,被解释为人民只要叫他去做,不必告诉他为什么?以为夫子有愚民政策,有愚民思想! ※ 此句是说国家要重视国民的教育。 

 

4.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

白话解:孔子说:「如果有人,拥有像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又吝啬,其余的,也不值得一看了。」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应该好学不倦,诚信紧守仁道,对于善道要能坚守至死。危国不可入,乱国不可居。天下有道,政治上轨道之时,应该为国家服务,有所表现;天下无道,政治大乱,不能表现时,就退出隐居。国家政治清明时,仍然贫穷卑贱不能有所作为,是可耻的;国家政治混乱时,不肯退隐,仍然居高位又富有,更是可耻的。」     

※ 按:本章常遭误解,以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是逃避、不负责任的行为。经查春秋史实,孔子所言:危国、乱国均指他国,他国已乱不可居住,他国已危,情势难以挽救,故曰:不可进入。读书求学最怕一知半解,望文生义,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误人误己不可不慎!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参与策划计议那个职位所管的事。」 

 

《论语 · 子罕第九》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白话解:孔子平日甚少谈论『利』。只赞同『命与仁』。※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特别强调『论语言仁最多,言命亦不少,并皆郑重言之。』故本章之意,并非孔子甚少论及利、命、仁三者。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白话解:孔子平日绝无四种心:一不臆测未来;二不期望一定要怎样;三无固执之心;四无自私自利、我私我慢之心。

 

3.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白话解: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吗?我实在无知啊!如果有一个粗人来问我,虽然他一无所知,却很诚恳的求教,我也只是就他所提的问题,从正反两方来问他,一步一步的诱导到源头之处就是了。」 ※鄙夫虚心向学,孔子善教、如叩钟使自鸣。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白话解:颜渊长叹说:「夫子之道,我越仰慕它,越觉得它崇高,越钻研它,越觉得它坚实,一下子看它在前面,一下子又像在后面,老师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诱导,真是善于教导啊!」

 

5.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白话解:孔子想要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九夷那么落后,文化又闭塞,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怎么会落后、闭塞呢?」※按钱穆先生注:君子乐居其地,即可证其地并非闭塞。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白话解:孔子在河川上说:「过去的就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去不复返。」

※ 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不待人,及时当努力。

 

7.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白话解: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爱好德行能像爱好美色一般的人。」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白话解:孔子说:「譬如堆土去造山,只差一箩筐土就可以完成,却停止不做了,这是我自己停止不前的啊!又譬如平地吧!虽然才倾倒一箩筐的土,如果我能持续向前,日积月累中有成功之一日,这样不停的前进,也是我自己决定的啊!」

※ 为学与行道,其停止或前进,皆在己不由人。若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学者当自强不息。

 

9.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白话解:孔子说:「年少的人,是最值得敬畏的,哪里知道后来的这一辈,不如现在这些人呢?但级是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是默默无闻,没有作为,那就不值得敬畏了。」

※ 『因为他来日方长,前途无限,只要他肯努力上进,必有成就』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白话解:孔子说:「三军虽众,其统帅仍有被劫夺的可能,匹夫一人虽小,若能立志,谁也夺不成。」

※ 主帅靠人保护,坚守其志则在己,其志坚定不能动摇,故谓志不可夺。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白话解:孔子说:「要到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知道松树与柏树,依然保持青翠不雕谢。」

※ 所谓『乱世知人心,板荡识忠臣。』

 

12.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白话解:孔子说:「有智能的人,心无疑惑;有仁德的人,心无忧愁;有勇气的人,心无恐惧。」

※ 智者明理,因为通达一切事理,处事清楚明白故不惑;仁者悲天悯人,无私无我,没有敌人,故不忧;勇者见义勇为,直道而行,故不惧。

 

《论语 · 乡党第十》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白话解:(厌者餍也,不厌:不饱食之意也。)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的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肉不要吃太多,不要比吃青菜米饭还要多。只有饮酒没有限制,以不喝醉、不捣乱、不闹事为原则。

※ 一、依据欧美先进国家医学报导,食用高脂肪与偏爱肉食是致癌的主要原因;预防胜于治疗,应从饮食习惯的改善下手。

二、饮食健康之道在简单、自然,合乎季节生产的食品最健康,五谷饭、青菜、水果不能少,吃出健康精神好。

三、各种精致食品与过度加工的食物,均含有化学添加物,容易致病,甚至致癌,要少吃,最好不吃。

四、肉类生产过程,常使用荷尔蒙增长剂与抗生素,对健康有害!

※ 为了一辈子的健康幸福着想,建议肉类应尽量少吃,最好不吃。

 

2.食不言,寝不语。

白话解:吃饭的时候要专心吃饭,不要讲话,以免口沫横飞不卫生,老人家吃饭讲话,容易呛到,也不健康;睡觉时不要聊天以免影响睡眠。

 

3.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白话解:季康子送药品来问候,孔子拜谢而受之。告诉使者说:「我不知道药性,所以不敢尝试。」

※ 医生对症施药,是专业的行为,病情或有类似,各人体质大不相同,故亲朋好友之间,不论介绍或赠送药品均应审慎为之,不如推荐良医,方为上策。

 

4.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白话解:孔子家的马房遭受火灾,孔子退朝回来知道后,急着问:「有没有人受伤?」没有问马。

※ 孔子重人甚于重马于此可见。

 

5.入太庙,每事问。

白话解:孔子进入太庙(鲁国祭祀周公之庙),对每件不明白的事,都要向人请教。

※ 不耻下问,不懂就问,是虚心,也是好学的表现。何况在太庙之中,有关祭祀的大事,慎重是必要的。 

 

《论语 · 先进第十一》

 

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之死?」

白话解:子路问如何事奉鬼神。孔子回答说:「不能事奉人,那能事奉鬼神啊?」子路又问:「请问人死之后是怎样?」孔子回答说:「我们对于生的道理都不清楚明白,哪里谈得上死了以后的事?」

※ 孔子以为,事人优于事鬼,知生重于知死。

 

《论语 · 颜渊第十二》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解:颜回问如何做到仁。孔子说:「约束自己的心行,实践『礼』的规范,那就是仁了。果真有一天能做到这样,天下的人都称他为仁人了。为仁与否完全在自己,不是靠别人啊!」

颜回说:「请问老师实行仁的条目有哪些?」孔子回答说:「凡是不合礼节的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不要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要讲,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颜回听了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老师放心,我愿意遵照老师这些话努力去奉行。」

 

2.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解:孔子说:「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白话解:凡是人的生死,皆是命中注定的,一生的富贵也有上天的安排。君子只要言行谨慎没有过失,与人相处谦恭有礼,那么四海之内,人人皆乐意和你亲近,都像兄弟一般了。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请看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了凡四训

 

4.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白话解:子张问如何可以算是崇德与辨惑?孔子说:「言行以忠诚信实为主,闻义即能改过迁善,可以算是崇德了。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希望他活得很好,讨厌的时候,希望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白话解:齐景公问孔子为政治国的方法。孔子答说:「君王尽君王之义务,臣子负臣子的责任,父亲尽父亲的义务,儿子负责儿子的责任。」齐景公说:「这番话说得太好了,如果做君王的不尽君王的义务,做臣子的不负臣子的责任,做父亲的不尽父亲的义务,作儿子的不尽儿子的责任,纵然有米粮,我也吃不到啊!」※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则天下大乱矣!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成全他人的坏事;小人刚好相反。」

※ 君子小人存心不同,所好亦异。君子量大,故成人之美;小人气量狭窄,嫉妒心作祟,见不得人好,故反是!

 

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白话解: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是群众的事,应当以正道治理,不能偏邪。你若以正道来领导,在下面的部属人民,谁敢不正?」※ 己身正,不令而从。

 

8.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就好象风,老百姓好象草,风加在草上,草一定会随着风吹而倒。」

※ 故君子有领导风气之责。

 

9.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白话解:孔子说:「忍不住一时的气愤,冲动行事,忘了自己的身命安危,乃至于连累父母家人,这岂不是迷惑胡涂的行为?」※ 应从忍一时之气,以保百年之身。提升到学问深时意气平之境界。

 

10.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孔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白话解:樊迟问如何是仁?孔子说:「爱人」又问如何是智?孔子说:「知人。」樊迟听了不明白。孔子为他说明:「举用正直的人,来指导教化那些枉曲的人,可以使不正直的人也变得正直了。」樊迟听了还是不明白,只好退下。

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向老师请教如何是智?老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怎么说呢?」

子夏说:「这话含意太丰富了,从前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出贤能的皋陶,来治理国家,那些不仁的人都远离了。后来商汤有了天下,从众人之中选出贤能的伊尹,来治理国家,那些不仁的人也都远离了。」

※ 选贤与能,知人善任乃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1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白话解: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朋友有不对的地方,应该诚心地给予忠告,善巧地将他导入正轨,如果不能听从就要停止,暂时不要再劝了,以免自取其辱。」※ 规过劝善,乃朋友之义。 

 

《论语 · 子路第十三》

 

1.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白话解:孔子说:「名份不正当,就无法说得顺理(理不直则气不壮);说话不能顺理(顺口),做起来就不容易成功;做不成事,礼乐的教化就不能兴盛;礼乐的教化不兴,单用刑罚,法律刑罚也不能用得恰当;法律刑罚用得不恰当,人民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 人民不知如何是好,天下将乱矣。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白话解:孔子说:「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都作不好,就是有命令,人民也不肯听从。」※ 这就是正人须先正己的道理。 

 

3.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白话解: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使近处的百姓人人欢喜快乐,远处的老百姓都愿意来归服。」 ※ 为政先得民心。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白话解: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只见小利。求速成,必定缺乏考虑草率从事,事必难成;只见小利没有远见,贪图小利将因小失大,成就不了大事。」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能与大众和谐相处,但并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是曲从私党,同流合污,而不能与大众和谐相处。」 

 

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心地坦然光明正大,所以坦然自在而不骄傲,小人骄傲却无法坦然自在。」 

 

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白话解:孔子说:「刚正、果敢坚忍、性情朴实、说话迟钝,不会巧言令色,这四种德行都接近仁。」 

※ 近仁并不等于仁。 

 

《论语 · 宪问第十四》

 

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白话解: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言辞,但是话讲得很好听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一个仁人志士必定很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必者一定也,不必者,不一定,未必是也。

 

2.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白话解:孔子说:「爱他,能不教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规劝教导他吗?」

※ 爱护子女最怕溺爱;忠于长上最忌一味逢迎。

 

3.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白话解:孔子说:「贫穷困苦而不怨恨,是比较难的;富贵而不骄傲,比较容易。」

※ 君子安贫乐道,故无怨。

 

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日日精进向上于进德修业,小人日日向下沉沦于私欲。」

 

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白话解:孔子说:「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自己而学的,志在修养自己;现在的学者,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是为了博取名利。」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以他所说的话,超过他的行为为耻。」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自己没有才能。」

 

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白话解:有人问:「以恩德报答仇恨,如何呢?」孔子说:「那将如何报答恩惠呢?不如以公正无私报答仇恨,以恩德报答恩德。」 ※ 以德报怨,语出老子63章。 

 

《论语 · 卫灵公第十五》

 

1.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白话解:子张问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说:「只要说话忠诚信实,做事忠厚、谨慎,虽然在蛮荒落后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反之,如果说话不忠诚、不信实、做事不忠厚、不谨慎,虽然是近在自己的乡里,你能行得通吗?」※ 不忠厚:刻薄也。

 

2.子曰:「可以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以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白话解: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论,却不和他谈,就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之谈论的人,却和他谈,就是说错话。 有智能的人,既不会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智者『知人亦知言』。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白话解:孔子说:「有志之士和有德行的人,不会为了生命而妨害仁道,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仁道。」

※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白话解: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事,必定先磨利他的工具。」

 

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白话解:孔子说:「为人处事,如果没有往远处去考虑,必定会有近日的忧患。」

 

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白话解:孔子说:「能够自我反省,责备自己重,而责人轻者,怨恨自然远离了。」

※古有明训:「君子严以律己,宽以责人。」

 

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白话解:孔子说:「相处整天,言谈从未论及仁义,好使小聪明,专弄一些投机取巧的事,这种人实在难以教化啊!」

 

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君子,只恨他身后没有好名声传世,为人作模范。」

※ 盖棺论定,不为虚名,为实名也。

 

1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切皆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皆求之于他人。」※ 君子所求无非道德学问,道德学问要靠自己,小人所求无非富贵名利,富贵名利自己不能作主,所以求人。

 

1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庄敬自处而无所争,与人和睦相处而不营私结党。」

 

1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言论,就推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有过失,就连他的言论也不理。」※ 按钱穆先生注:「有言不一定有德。无德亦可以有言。」妙哉!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解: 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这个字了,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按钱穆先生注:恕这一个字,当下可行,故可终生行之。

 

1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白话解:孔子说:「花言巧语可以破坏人的品德,小处不能忍耐,就会破坏了大计谋。」

※ 委屈所以求全亦合此意。

 

15.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白话解:孔子说:「人能弘扬大道,不是依靠道来弘扬人。」

※ 朱熹先生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按钱穆先生注:道由人兴,亦由人行。

 

1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白话解:孔子说:「 有过失不肯悔改,可以说是真正的过失了」 

※ 修行,简言之,知错改过耳!

 

1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白话解: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眠,只是在思考,后来发觉这样空想,毫无益处,不如脚踏实地去学习好。」

 

1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白话解:孔子说:「若遇到行仁的事,应当勇于承当,率先向前,不必谦让给老师。」 

※ 见义勇为既非出于争,义所当为又何让乎?※ 按钱穆先生注:师者众人也。

 

19.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解:孔子说:「凡是人都应该受教育,不应该分类别。」

(教育不分贫贱富贵,聪明愚笨,没有种族、宗教、性别之分,接受教育的机会一律平等。)

 

2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白话解:孔子说:「各人志气行业不相同,就无法相互策划考量了。」

 

21.子曰:「辞,达而已矣!」

白话解: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能通顺地表达意思就够了。」

※ 不必过分咬文嚼字,以免喧宾夺主。 

 

《论语 · 季氏第十六》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为友、和诚实守信的人为友、和见识广博的人为友,都会受益;结交惯于装饰外貌,内心并不真诚的人为友、结交善于逢迎,虚情假意讨人喜欢的人为友、结交巧言好辩,没有真实学问的人为友,就会受到害处了。」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言谈举止喜欢以礼节和音乐的精神来节制、喜欢称赞别人的好处、喜欢结交贤能的朋友,这些都是有益的;喜欢纵情享受的快乐、喜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快乐、喜欢饮酒征逐的快乐,都是有害的。」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应当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稳定,发育尚未完全,应当戒的是好色;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应当戒的是好勇斗狠;等到老了,血气虽然衰颓,应当戒的是贪求务得。」

※ 务得就是一定要得到。 

 

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一是敬畏天命,一是敬畏居高位者,因为居高位者负重责大任,关系民生安危。一是敬畏圣人之言,因为圣人之言意义深远,有益人生。

小人不知天命只求人事,因而不知敬畏。对居高位负重责大任者,因常见而忽视故不知敬畏;初则逢迎,终仍犯上。对圣人之言一无所知,又肆无忌惮随意戏弄侮辱。」

 

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解:孔子说:「天生就知道,不学而能者,是最上等的;学习之后才知道的,是次等的;经过困难艰苦才知道要学习的,又次一等了;如果经过困难艰苦之后,还不知道要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了。」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

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

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

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 · 阳货第十七》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白话解:孔子说:「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学习的不同,相差越来越远了。」

※「习」也有说是习惯,然习惯也是透过学习以养成的。

 

2.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白话解:孔子说:「只有上等智能的人与下等的愚笨者,是不可以改变的。」 

※ 唯有上智不必移,下愚不愿移、不能移。

※ 中下等根性的人,皆可以改变,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矣!

 

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白话解:孔子说:「在一个乡镇中同流合污,又能做到完全不得罪人,那种假好人,是道德的败类!」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白话解:孔子说:「在道路上听到,就在路上传播的人,是背离道德,会被道德遗弃的。」

※ 按钱穆先生注:道听,入于耳易;途说,出于口易,完全未经内心,德业终难有成,可见「道不在口耳之间」,故弃之。

 

5.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白话解:孔子说:「 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古时的正色),厌恶荒淫的郑国音乐,扰乱了雅乐,厌恶花言巧语颠倒是非,使国家倾覆灭亡。」

※ 恶假乱真,恶妖言惑众,恶似是而非,恶民俗风情人心被破坏!

 

6.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白话解:孔子说:「我不想再说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说,做学生的要如何传述?如何遵循呢?」孔子说:「天何曾说些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运行,飞鸟虫鱼,花草树木,百物自然生长,又何曾说了些什么?」

※ 按钱穆先生注:孔子惧学生以言语求道,故以此警之。

※ 或说:道非言说可以为功,不如默而存之,厚德以敦化。

※ 道不在言语、文字中,言语文字只是引导的工具,勿以工具为目的!

※ 善体天心者,可以无言,不然,无言无以施教也。

 

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白话解:孔子说:「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也不晓得用心,是很难有成就的。」

※ 用心做什么?用心做事!

 

8.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白话解:孔子说:「只有家里的侍妾与仆人最难养,如果和他们亲近,他们就不知道谦虚礼让, 如果和他们疏远,他们就会埋怨你。」

※ 坊间误传:孔子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是一种性别歧视,真是冤枉圣人!

 

《论语 · 微子第十八》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白话解:柳下惠当鲁国的狱官,三次被罢黜。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到他国去呢?」柳下惠回答说:「我以正直之道事人,到哪里不会被罢黜呢?我若以不正直的态度去事人,又何必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论语 · 子张第十九》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白话解:子张说:「一个有为之士,遇到国家危难时,能临危授命去挽救,见到有利可得时,立刻想到是不是合乎义理,该不该获得;祭祀时,就会想要如何才算恭敬;遇到丧事时,能想到如何尽其哀痛之心;能如此就好了。」  

 

2.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白话解:子夏说:「每天能知道一些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每月检讨并没有忘记平日所能,这样可以算得上是好学了。」

※ 按钱穆先生注:日知所无,乃精进不懈则学进;月无忘其所能则德行自立,如此则德学并进矣。

 

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白话解:子夏说:「小人有过失,一定想办法掩饰。」※ 此所以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4.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白话解:子夏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5.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白话解:子游说:「丧礼,只要尽到哀伤之情就可以了。」

※ 按钱穆先生注:丧尽哀情,不尚文饰,然亦戒过度哀伤而害身。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白话解:子贡说:「君子有过失时,好象日蚀月蚀一般。他犯的过,人人皆得见之;当他改过时,人人又恢复仰望崇敬之心。」※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白话解:子贡说:「以房子的围墙做比喻:我的围墙只到人家肩膀的高度,从外面就可以看到室内陈设的美好;老师的围墙高达数丈以上,如果不从门户进去,就没有办法看到里面设施的富丽堂皇,内在的种种美轮美奂了。能找到门户进去的可能是很少的。」 ※ 七尺为一仞。

 

《论语 · 尧曰第二十》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了解命运,就没有办法做一个君子,不懂得礼节,就无法处事待人,不能自立了;不知道从言语当中分辨是非,就无从认识一个人的善恶邪正了。」 

 

 

 
 

Copyright 2013-2014 版权所有:巴蜀沈氏网 www.巴蜀沈氏网.com  
 重庆万州沈氏宗亲联谊会创办  邮编:404000  欢迎各位宗亲为宗谱编修献计献策  
联系站长:重庆万州QQ594629562;四川新津QQ411132690 网站后台   备案号:苏ICP备14013488号-1